A股“稳增长”这板块彻底火了!八大基金投研人士火速解读

  • 2023-03-03
  • John Dowson

  数据显示,截至2月18日,中证基建工程指数自2021年11月15日以来涨幅达到15.57%,今年以来涨幅更是达到8.31%,成为弱市中一道风景线。

  基建板块为何能逆市大涨?背后驱动力有多大?能成为2022年全年的主线么?对此,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

  这八位投研人士认为,在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投资作为拉动GDP的重要着力点,具备多重利好,赢得资金青睐,迎来逆势行情,有望成为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投资者借道基金布局,要注意背后的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自去年底开始基建板块就有所表现,而大盘在此期间出现震荡,您认为什么引发这一波上涨?

  谢屹:去年年底以来,经济数据接近了周期性的底部,央行出台了降息降准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帮助经济尽快进入复苏的轨道。在稳增长的预期下,市场通常会选择基建相关的行业,包括建筑、建材以及部分上游的周期性行业。这导致了这些行业表现出超额收益。

  霍华明:近期基建板块受到市场关注,主要是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政策的支持:去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今年2月5日,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要把政策发力点适当向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动手、早见效。

  二是资金面的支持:目前已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限额1.46万亿元,另外,2021年预计有超过1万亿专项债收入延后到2022年一季度使用,目前基建的资金较为充裕。

  三是项目的支持:国家发改委明确表示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另外近期《新闻联播》也连续报道了一些地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情况。四是1月29日发布的Reits项目试点税收政策,有效降低了Reits的税务摩擦成本,Reits为老基建增加了退出的方式,有助于解决基建项目负债率高、项目回收期长的问题,对目前的基建行业是一个利好。

  黄岳:在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基建投资作为拉动GDP的重要着力点,具备多重利好,赢得资金青睐,迎来逆势行情。从政策面来看,近期基建建材板块暖风阵阵。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等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实际上,在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背景下,2021年12月中旬,财政部向各地提前下达1.46万亿元2022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1月各地发行地方债规模为698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了3365.64亿元,近乎翻倍。用途上,用于城乡、市政和产业园区基建的专项债占比42.2%;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占比18.3%,近60%直接投向了基建。春节假期结束后,湖北省、福建省、陕西省等多地已经举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从估值的角度来看,目前建材板块和基建板块估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投资安全边际较高。

  杨坤:市场整体2021年12月开始的调整,冲击了所有市场投资者,海外通胀推动的利率上行正在影响全球资产定价,北上资金的风格切换等多种因素一定程度直接冲击了原本缺乏增量资金且高仓位运行的机构配置。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强,前期热门赛道抱团出现松动的环境下,市场逐步聚焦政策最为利好,方向最为明确的“稳增长”主线年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相关板块在二级市场上也展现出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王晗:今年首要目标是经济稳增长,可以预期到全年的经济不会发生很大的下行,因为国家有政策、有能力,也有信心去把整体的经济给稳定在一个相对比较可控的水平,从而完成我们既定的经济增长的目标,所以这是我们开年以来主要驱动的政策主线。

  黄稚: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投资数据连续回落,地产、基建投资两大传统经济动能均有所放缓,加上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市场对于财政、货币政策发力来对冲经济下行的预期不断升温,这轮基建板块反弹本质上是对于稳增长基建发力、行业需求出现反转的一个预期。

  江俊晨:我们认为本轮基建的上涨行情主要来自于市场对于整个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担忧的反馈、“稳增长”政策的预期和刺激、资金高低切换所带来的共振结果。

  具体来看,去年市场本身对2022年经济增速恢复的预期就普遍保守,而与此同时,虽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再次席卷全球,但由于国外抗疫政策的区别化对待,欧美补库周期已逐渐开始,叠加海外流动性收紧,我国经济的外需边际将在2022年缓慢回落,出口对拉动经济的作用将会削弱,在消费也没有明显复苏的情况下,投资则被市场视为是目前阶段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中的第一选择。

  在此背景下,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字当头”,在经济增长承压的局面下,宏观经济政策全面聚焦稳增长,地方政府密集推动投资项目,而投资项目的放量最直接受益的就是基建板块。

  最后就是过去较为拥挤的成长赛道已面临估值过高、盈利增长可能放缓等的问题,投资性价比短期内不再突出,场内资金需要寻求更具投资价值的方向,而具备政策支持、估值较低、盈利相对确定的基建板块则提前被市场资金挖掘并进行布局。

  罗英宇:自2021年三季度以来,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未来宏观政策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为各省市主要工作任务, “扩大有效投资”为重中之重,多省市政府上调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

  另一方面,该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减碳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尤其是三季度运动式减碳工作所导致的供给收缩,给宏观经济带来的冲击,提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整个双碳工作的方式、方法均出现明显的调整。

  从海外的情况来看,去年12月份美联储针对美国通胀问题出现了明显的态度调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针对通胀的观点转向鹰派,由之前短期通胀观点转向认为当前面对的是中长期通胀压力,市场对于美国加息时点以及加息幅度顿时升温,美国长短期国债利率均大幅上行,资本市场同步波动,尤其是成长板块跌幅明显。

  在此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出现了明显的震荡下行,走势呈现出结构性分化,前期热门赛道股出现了明显回调,而以金融、基建为代表的大盘价值股走出独立行情。整个资本市场针对稳增长方向进行了重新资产配置和定价。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稳增长”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稳增长和基建之间关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带动整个基建板块的行情?

  黄岳:基建投资在经济复苏进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从GDP的构成来看,按支出法核算GDP时: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当需求收缩、贸易顺差下降时,投资就成了拉动GDP的重要着力点。

  2004年以来,我国基建投资占GDP的比重逐步上升,2017年以来有所回落,但仍处于6%以上,基建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事实上,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政策抓手,常常用于对冲周期性需求收缩,特别针对出口和地产下行压力。历史经验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基建投资计划,典型的有中国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4万亿”投资计划、美国的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等。

  从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基建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基建提法是“适度超前”、地产提法是“促进良性循环”,因此政策力度看,对基建的扶植力度可能大于地产,实施节奏快于地产。

  在稳增长预期下,结合政策端和资金面的助力,基建行业迎来利好。政策端来看,国内重心重回经济稳增长,首选超前基建。此外,“保供稳价”政策落实力度加大,2021年11月-12月PPI、PMI等原材料价格指数同比回落,成本端利好基建发展。资金面来看,专项债的提前下达有望支撑基建增长。财政部表示近期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专项债1.46万亿,根据中信证券测算,结合2021年11-12月专项债发行金额投入项目,预计约有万亿规模专项债资金在一季度形成支出。

  谢屹:增长的来源通常既可以是企业部门的支出,也可能包括政府部门的支出,他们都是经济运行的组成部分。在经济下行周期和阶段,企业通常出于对未来的悲观预期,放缓库存投资和设备投资的节奏。此时,政府部门通常会主动扩大投资和支出,来弥补私人部门的下行,帮助经济尽快见底。而政府部门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领域,所以稳增长通常会对应基建行业的回暖。

  霍华明:基建历来是政府用来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注意到2021年的经济数据已经发布,虽然全年的GDP增长8.1%,较为稳健,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的走势呈现的是前高后低的态势,其中2021年四季度的增长为4.0%。另外,从结构上看,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1.2%,这是由于受疫情影响,海外的产业链供给尚未恢复,但预计2022年随着疫情对经济冲击的好转,出口难以维持高增长;消费方面,2021年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相比11月环比继续下滑。消费与疫情的反复程度呈现反向关系,在疫情彻底消除之前,预计2022年的消费难言乐观;投资方面,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3.5%,维持高景气,基建投资同比增长0.4% ,房地产投资从去年6月的7.2%的增长回落至12月的-3%。

  总的来说,现阶段的情况是消费与房地产难以发挥拉动作用,而出口预计今年难以维持高增长。再者,从今年春节假期的相关经济数据来看,无论是出行人次、旅游人次、消费金额、电影票房等数据来看,经济都难言乐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有益于对冲经济下滑。

  杨坤: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目前消费在局部疫情多轮冲击之下动能较弱,同时出口受海外供需逐步平衡,就业复工反弹下存在较大压力,基建投资成为2022年稳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我们看到多地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明显提高,反映地方政府通过基建发力的投资意愿强烈。同时2021年四季度以来,发改委固定资产项目审批明显加快。传统基建仍是地方政府主要发力点,2022年投资空间巨大。市场对一季度及全年基建增速抱有较高的期望,叠加热门赛道估值高企,海外流动性收紧的环境下,催生低估值、确定性更强的基建板块走出不错的行情。

  王晗:在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所有的行业都会受益,但一些高科技、成长、消费的行业或是间接受益,而基建包括大宗商品、原材料等等周期板块,可能是直接受益。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低估值的基建、大宗商品、原材料的板块会最直接受益,而且是弹性更大的。

  黄稚: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之前疫情冲击造成海内外供需错配的红利正逐步减弱,受到外需扰动出口、制造业在去年高基数下面临增速回落可能性较大。

  受到疫情影响消费复苏也较为缓慢并存在不确定性。基建与地产投资占国内GDP的比重比较大,作为国内经济增长双引擎,在历史上基建和地产往往呈现“跷跷板”效应。虽然近期政策上对房地产调控出现纠偏,但去年下半年地产销售端的回落将逐步传导至投资端,上半年地产投资仍将承压,在“房住不炒”的长期政策目标下房地产很难出现强刺激。基建投资主要由政府主导,其可控性和有效性较强。

  因此按目前情况来看,为了在较短时间稳定经济,基建很可能成为重要抓手。近期推出的以及潜在的稳增长政策,基建板块是比较直接受益的,包括财政投入和项目加快推进,基建投资的改善预期推动了板块近期行情。

  江俊晨:在不同的时期可以托住经济下行压力的方向都可以归属于“稳增长”的范畴,而基建是现阶段受益于“稳增长”政策较为直接的行业。由于稳增长的预期得以强化,特别是近期社融数据高增,且财政部也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改善,各地基建项目有望陆续上马,均有望对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形成资金支撑,基建发力稳步推进,大基建板块受益预期明显提升,迅速得到市场资金的认可,所以出现了明显的行情。

  另一方面在股票投资上市场资金也去倾向选择具有“历史重复”效应的方向。我们回顾历史也可以看出,历次稳增长基建基本都是主要抓手,2008年、2011年、2014年三次强力稳增长,期间基建投资均大幅反弹或维持高增长,反映到上,期间建筑板块相对沪深300均表现出一定的超额收益。

  罗英宇:从目前的情况看,作为GDP重要组成部分的消费和出口短期复苏压力较大,而投资中,制造业投资周期相对较长,预计地产投资今年也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这时基建作为“稳增长”调节手段的重要性就大大提升。细化来看,我们估算基建投资每提升1%,支出法核算的GDP将被拉动0.11%,具备较高的带动作用,因此基建投资是传统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近期公布的货币政策数据来看,社融数据高增,且财政部也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出现较大改善,同时考虑到2021年底仍有部分专项债仍未结转,均有望对今年上半年的基建投资形成资金的支撑。

  中国基金报记者:目前整个基建板块已经迎来拐点了吗?2022年会是大家值得去投资关注的一个赛道吗?

  霍华明:观察基建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比较多人使用的是专项债的发行和项目的储备。目前约束基建板块的这两个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密切跟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因为基建板块是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工具,若我们观察到经济数据出现明显的拐点,那么投资者也可依此作为自己投资基建板块的拐点判断。

  黄岳:截至2022年2月16日,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估值为11.64倍,处于2013年7月19日以来29.93%分位数;中证基建指数估值PE为11.36倍,处于2015年4月3日以来34.66%分位数。纵向来看板块估值处于中低分位数,当前估值处于历史较低位置。随着2022年一二季度专项债提前下达,财政资金落实到基建项目,估值提升空间较大,是2022年值得关注的赛道。

  谢屹:我们还是对赛道这个概念抱有谨慎的态度。去预测某个赛道的涨落是比较困难的,重配某个行业和赛道也会带来较大的波动性,个股的选择是更重要的。具体到基建领域,我们认为新兴基建相关的个股以及传统基建、上游周期相关行业都还能选出优秀的标的,能够给我们提供长期投资的机会。

  王晗:基建和其他的行业不太一样,因为它施工周期很长,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看,验证周期是比较长的。实体基建行业的景气度是可以维持全年的,整个2022年基建行业会比较好。但是具体股票能够走到什么位置、能够涨多久,这取决于短期能够涨多快。如果你涨得过高肯定隐含的风险就会比较大,但是整体2022年至少上半年基建行业的景气度都会维持到比较好的水平。

  黄稚:2018年以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控,资金来源成为基建投资发力的重要约束,基建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去年传统基建投资同样是面临着资金约束和需求疲弱的压力,这也是基建板块在过去较长时间内维持在估值低位的原因。而今年初基建投资资金面有所改善:2021年四季度密集发行了1.21万亿元专项债,且2022年提前下达首批专项债额度达1.46万亿元,专项债发行节奏也明显提前,1月新增专项债4844亿,大幅超越去年同期。加上之前年度财政结余资金,今年初基建投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

  从基建需求端项目来看,基建投资项目储备也比较充足。1月10日国常会,部署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会议还特别强调了已论证多年的重大水利项目要抓紧实施,地方水网及智慧水利投资有望加速。从去年12月新开工项目及央企新签订单来看,行业需求呈回升趋势;去年12月狭义和广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均略有改善。

  总体来看,今年资金和项目需求有望形成合力,促进基建投资的温和回升。从结构上看,新老基建有望共同发力,从体量上老基建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新基建体量相对较小但动能较为强劲。从基建板块股票来看,行情可能主要出现在预期改善和开始验证的过程,上半年可做关注。

  江俊晨:目前基建板块具备高预期、低估值的优势,相对其他板块而言确定性更强、投资性价比更高。首先是政策支持的高预期,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确认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随后各高层及地方的表态、各类会议均表示政策正在不断加码,央行也已开启降息。基建方面政策效果目前已在1月社融中得到一定体现,但经济还未出现企稳信号,预计在经济明确企稳之前,稳增长政策仍将持续加码,参考历次稳增长行情,目前阶段基建板块是有望持续展现超额收益的。

  其次基建板块也具备低估值的优势,其估值无论从市盈率还是从市净率的角度来看都处于历史中等偏下水平。截至2月18日,建筑装饰板块市盈率(TTM)为11.23倍,市盈率分位数仅为43.16%,市净率也仅在1倍左右波动,市净率分位数仅为24.61%,均处于历史平均水平以下,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估值修复空间。

  罗英宇:过去几年基建投资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近几年保持在低个位数的稳定增长,并且前几年基建头部央企的集中度出现了明显提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观察相关基建板块上市公司出现明显改善,从上市公司订单情况看,部分公司21年12月订单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全年看,预计基建投资增速将维持在高个位数增长,尤其是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创2017年以来新高。

  从近期的高频数据来看,节后项目开工提速,叠加基建资金支持力度较大,基建实物工作量正在加速形成,反应到资本市场,可能将形成明显的市场风格偏好。

  霍华明:新能源业务介入较深的板块、装备式建筑等板块。比如抽水储能,抽水蓄能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经济的储能方案。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三五”翻一番,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较“十四五”再翻一番,达到1.2亿千瓦左右,意味着未来10年年化增速约15%。比如装配式建筑,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开始提升;传统建筑业环境污染严重,未来环保监管力度将会加强,粗放发展模式恐难以持续,装配式性价比将持续增强,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面积渗透率仍低,未来空间广阔。

  谢屹:自下而上看,我们觉得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个股首先大概率是出现在新基建领域,比如数字经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基建都具有较长时间的配置价值,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其次,传统基建中上游原材料,包括建材、工程服务等相关的领域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值得关注的机会。

  黄岳:“新基建+城市建设+绿色基建+农村基建”四重共振,有望持续拉动行业投资价值。新基建覆盖网络升级、数字转型、科技创新、智能融合等,结合产业升级,赋能经济增长;城市更新建设拉动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市政基建需求,市场空间大;“双碳”释放绿色基建需求,高能效节能设备、城市绿色改造相关产业迎成长契机;农村基建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农村基建投资机会。

  王晗:基建板块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分,一个角度是基建的方向,比如交通、仓储运输、电力、燃气、航运、仓储等,不同的方向增长空间其实有比较大的差异,首先弹性最大的可能是电力板块,因为整个2021年发生过几次电力的紧张和煤电的紧张,整个国家的电力受到了比较强的挑战,往后来看随着双碳政策的推行,未来电力的供应可能会越来越多的引入风电、光电等这些新能源的电力。另一个是交通运输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增量。

  另外一个角度,可以对基建的企业本身进行一个分类,分为直属中央国资委的央企企业、省级的基建企业、民营企业等三类,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基建的需求是全国层面整体的刺激,可能全国性的央企的基建企业会更为受益。对于民营企业,要关注它资金链安全的问题。

  黄稚:在基建需求有望边际改善的情况下,基建龙头企业盈利增长较为稳定、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部分头部央企不足1倍PB),估值仍具备较大的向上修复空间,可以关注低估值主线。

  基建是一个体量庞大的市场,除了传统基建之外,也在孕育众多快速扩容的细分新赛道,这些具有较好的成长性的赛道也值得大家关注。比如新型电力系统投资,“双碳”背景加上投资效率较高,新型电力投资可能成为基建稳增长的重要着力点,板块弹性比较大。

  江俊晨:从目前专项债批复情况来看,未来将可能是新老基建共同发力,新基建大概率是政策长期倾斜的方向,老基建短期或有阶段性机会。从投资逻辑上来说,老基建以修复估值为主,建议关注行业需求上升、盈利稳定性较高的水泥行业、建筑行业等。新基建建议关注如数字经济、物联网、特高压等领域。

  一是早周期的管材/防水等建材板块。第二是处于稳增长核心位置的上游钢铁板块,该板块具有高弹性、低估值、高分红率等特点,对下游需求反应迅速且剧烈。第三是以基建央企为代表的基建板块,这个板块经过过往几年的优胜劣汰,集中度提升,竞争格局优化,且直接受益于重大基础工程开工,直接形成收入和利润。

  霍华明:基建板块跟经济走势的关系呈现一定的负相关性。未来投资者需要关注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特别需要关注基建投资数据。另外投资者需要了解二级市场的波动风险,若大幅上涨后,切忌追涨杀跌。

  谢屹:我们觉得风险在于投资的理念。如果是基于预测的角度去计算基建板块可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时间窗口,并基于这些预测去做交易,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但如果是专注到个股,选择能够穿越周期、具备长期竞争能力的公司,这样的胜算可能会高一些。

  黄稚:市场面临增长动能放缓和稳增长政策预期的博弈。对于板块整体而言,由于基建行情主要是因为经济稳增长基建发力预期推动的,因此面临风险主要是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回升不及预期的风险,基建投资力度会影响行情方向和持续性,像资金到位情况、项目审批落地情况等,都需要进行数据跟踪和验证。

  对于具体公司来说,还是要关注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可能包括现金流、应收账款、负债率等等。另外个别建筑企业涉及地产业务比重较高,还要关注地产资金链和投资下行的影响。

  江俊晨:首先基建板块属于一个周期性行业,整体行业会受经济、政策、行业景气度等相关因素影响,反映到市场上来看板块的集中表现往往是脉冲式或阶段性的,相关个股也会受自身经营情况、盈利情况等影响出现涨跌不一的情况,所以建议投资者在投资基建板块前,需要提前了解和清楚板块内在发展和上涨的逻辑,以及甄别标的股票的基本面情况,再作出投资判断。现阶段基建板块的上涨,更多是受益于“稳增长”政策所带来的预期,投资者也需要关注实际政策落实情况、基建项目开工可能不及预期的风险所带来的预期差以及板块快速上涨带来的回调风险。

  罗英宇:当前资本市场对于基建投资稳增长存在诸多疑虑,需要在发展演绎过程中不断证实或者证伪,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点:

  第三、地方财力紧张影响地方政府投资意愿。减税降费和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负增长会加剧地方财力紧张局势,而举债又受到严格监管。财力有限情况下,地方政府增加投资的意愿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

  谢屹:基建有点像军工,长期来看,个股的机会大于板块的机会,需要精确到个股。而如果是拿一个组合或者基金的话,可能会对择时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择上可能还是建议关注可投资范围较广的,比如包括但不仅限于基建的这种基金会长期看好一些,因为在稳增长阶段过了以后这类组合还有调整的余地。

  霍华明:由于基建板块内分化较大,对于一般投资者,可以采用指数的方式投资,分享整个行业增长的成果。另外,目前基建板块的指数有若干个,投资者在投资前可以比较一下各类指数的选样范围、前十大成分股等信息后,再做投资决定。

  杨坤:从2021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央行连续降准、下调政策利率,新增专项债额度以及1月份新增社融大超预期,我们无疑处在边际“宽信用”的时间窗口中,回顾2010年以来的几次稳增长背景下的信用扩张周期,我们发现在经济预期转向,社融增速回升时,以金融,周期资源,基建链条等表现较好。

  海外流动性拐点可能反复冲击今年市场风险偏好,高估值“挤泡沫”,相比于此前持仓过于拥挤的成长赛道,“大市值+低估值”的高股息板块估值压缩空间有限,叠加稳定的盈利与分红,有望带来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同时本轮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金融、基建、周期能源等行业正中政策靶心,在经济从底部爬升阶段,估值底部、顺周期、高股息的中证红利指数值得关注。

  黄稚:在稳增长不断升温的过程中,基建板块有估值修复和提升的动力,通过投资于基建主题的指数基金可以比较简单迅速地把握住板块性的投资机会。对于被动化的指数工具,在筛选时候可以关注标的指数跟基建板块投资的契合程度、基金对指数的跟踪效果、基金流动性等。

  江俊晨:对于投资者而言,想要参与基建领域的投资,一方面可以通过配置相关主题的行业指数基金进行布局,但需要注意的是,其集中度较高,波动也会相对较大,需要投资者提前了解其风险收益特征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另一方面,港场的基建板块相对于A股而言从估值上来看更具备优势,安全边际相对较高。

  罗英宇:投资者可以通过把握市场主要投资逻辑风格,以配置相应的主题/行业指数基金的方式参与相关投资,降低资产波动风险,获取产业发展红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