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价格:以物价为镜可窥经济经纬

  • 2022-09-27
  • John Dowson

  本报北京6月7日电 (记者王维砚)今天,人社部发布《202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本站

专家谈价格:以物价为镜可窥经济经纬本站

  粮食价格影响着百姓的生活成本,能源价格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生活即经济民生,以物价为镜,可窥经济经纬。

  我国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稳”。但3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多发,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价格明显上涨,对我国带来输入性影响,加大国内PPI上行压力,稳价格成为稳经济的重中之重。

  当我们在谈论价格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价格既涉及当下,也关乎预期。”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主任黄汉权看来,价格与成本表里一体,如硬币的正反两面,保障成本和价格稳定对产业链“血脉”通畅、经济平稳运行有着不容有失的关键意义。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持续蔓延、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特别是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涨。国际油价一度冲高至每桶139美元,煤炭、天然气、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大豆等粮食价格重现上涨势头,食用油、有色金属(镍、锂)价格暴涨。

  我国的初级产品高度依赖进口,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紧密关联,诸多大宗商品价格均受到影响,呈现上涨趋势。

  “上游产业直面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的冲击,并向中下业传导,辐射至整个产业链。值得注意的是,上游产业的产品价格对于中下游产业意味着生产成本。”黄汉权指出,对于中下游企业而言,价格与成本表里一体的特性更为明显。

  “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所处领域竞争激烈,议价能力不强,往往被动接受上游涨价,自己的产品却很难再提价,成本疏导困难。”黄汉权表示,今年一季度,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中下游企业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

  近期,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对全国200余家制造业企业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主要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较2021年四季度平均上升10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上升11%,高于平均水平;从行业分布看,化学原料与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专用与计算机通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原材料成本涨幅均超过10%。

  “特别是出口企业,很难将上游原材料涨价通过出口传导出去,甚至会出现增产不增利、有单不敢接的现象。”黄汉权谈及广东省一家五金企业创始人在网上反映,今年橡胶等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了约30%,但公司出口价格仅提高了8%左右,并且不打算进一步提高,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失去订单。

  “我们也要看到,这种物价的传导机制并不同步,给了政策发挥的空间。在国际物价大幅上涨的一季度,我国物价总体保持平稳,离不开‘政策工具箱’的充分应用。”黄汉权指出。

  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18条政策、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43条政策……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及中央、地方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助企纾困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目前已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国一季度煤炭、钢材等价格涨幅较前期明显回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制造业增长6.2%,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3.8%,部分装备和消费品制造行业利润有所改善。

  春风过处,万物竞长,春耕正当其时。K5151次插秧专列驶向三江平原,藏区农机被裹上花朵彩绸充满仪式感地在田野间游走……春耕播种下的不仅是丰收的希望,更是不容有失的粮食安全底线。

  这份安全,离不开粮食的“粮食”——化肥。据悉,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约占全球钾肥产量和出口量的40%。今年3月份以来,受俄乌冲突影响,本就受全球流动性泛滥、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而上涨的化肥价格再次走高。

  目前,主要化肥品种氮肥、磷肥价格上涨幅度在三成至四成,特别是高度依赖进口的钾肥受国际市场影响更大,价格上涨了1倍多。

  为什么如此重视化肥?黄汉权举例,在春耕阶段,种粮成本因化肥支出而上升,但农民对未来的粮价走势却吃不准。在此情况下,部分农户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减少化肥使用,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和质量的变化,最终将影响到粮食产量和供给,进而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全力推动钾肥保供稳价。”4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4月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引导重点钾肥生产企业增产增供、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积极组织扩大钾肥进口、畅通钾肥国内运输、推动降低铁路运输成本等一揽子措施。

  黄汉权表示,这套“组合拳”从产供储销等多环节综合施策,保证春耕化肥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已取得较好效果。同时,国家针对化肥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今年再次下发200亿元一次性补贴,用于缓解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以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5月8日,全国已春播粮食4.92亿亩,完成意向面积超过一半,进度快于去年同期。

  “国际市场化肥价格依然保持上涨态势,国内化肥市场也存在价格看涨预期,必须密切关注化肥市场变化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提早应对。”黄汉权说。

  “必须看到,物价也并不是越低越好。”黄汉权举例说,一季度,猪肉价格下降41.8%,处于历史低位,由于生猪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价格,养猪户正面临亏损。价格成本调查中心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生猪产能仍处于高位,但受疫情影响,猪肉线下消费需求减少,餐饮业需求降低,由此导致猪肉供大于求。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如果养猪户因亏损而过度减产,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猪肉可能又因供不应求出现价格再度大幅上涨的情况。

  “两者都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发力,加大猪肉收储力度。”黄汉权表示,今年以来已累计挂牌4批次收储近16万吨储备,随着后期消费回暖,生猪价格有望逐步回升至合理区间。

  “从成本角度出发,一季度经济数据中,部分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于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实际成本。”黄汉权介绍。以煤炭为例,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的煤炭成本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10月,山西主产区动力煤生产成本约为430元/吨,同比涨幅不到5%;而同月动力煤价格最高达1820元/吨,同比上涨两倍,高于生产成本3倍多。

  “成本调查工作正应迎需而上、迎难而上。”黄汉权表示,自去年煤炭价格上涨以来,成本价格调查中心主动担当,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承担了煤炭生产流通成本调查制度实施的重要任务。今年以来,已完成晋陕蒙主产区煤炭生产成本调查部署相关工作,即将对调查情况开展系统的汇总分析,形成基础性调查成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煤炭市场价格调控监管政策和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煤炭价格已出台一系列文件措施,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动力煤中长期交易价格的合理区间,明确哄抬价格行为认定标准,推动煤炭市场合理有序运行。

  “4月7日,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同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在京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煤炭行业经济政策方面的研究,通过机制性合作进一步做好煤炭成本调查组织工作。”黄汉权介绍说。

  “成本工作还应结合价格监管政策的要求,超前谋划研究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发挥智库前瞻性研究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黄汉权谈及正在进行的LNG接收站计价规则研究工作,价格成本调查中心将继续完善城市燃气配气成本暨行业情况调查制度,跟踪分析城市燃气配气成本和价格变化情况,并聚焦其经营模式和计价规则,通过促进完善相关管理政策,引导LNG接收站行业拓展储气业务,形成完备的LNG市场体系。

  “截至目前,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的影响仍在持续,可以预见,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格局还将延续。”黄汉权表示,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数据是非常真诚的。做好成本调查工作,通过对价格变化的分析来发现“梗阻”,就能尽早推动问题解决落实,为我国稳物价保经济提供理论支持。

  “透过一季度国内物价形势可以看到,我国以产业链韧性为依托、以政策工具为抓手,努力消化着国际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冲击,努力保住了一季度的物价平稳。”黄汉权指出,在产业链条之下,在诸多企业的外壳下,是千千万万的国人。在这场物价涨跌的浪潮中,他们既是兢兢业业工作促进物价平稳的劳动者,也是浪潮之下积极生活的消费者,非常了不起。

  “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推动物价平稳、经济有序运行,根本目的也正是为了守护百姓的生活,保障民生的稳定。”黄汉权说。

  “对于国际上某些‘中国导致了全球物价上涨’的说法,我认为是荒谬的,与事实严重不符。实际上,本轮全球物价上涨,是疫情蔓延、全球流动性泛滥、贸易摩擦、地缘冲突等多因素共振的结果。”黄汉权表示,在全球物价高烧难退、粮食安全形势恶化和能源格局动荡的背景下,我们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以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稳”,来积极应对国际风云的“变”。(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刘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站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透露,截至9月18日8时30分,“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已达1.55亿公里,距离地球1800万公里。 张荣桥18日在福州举行的2020年中国航天大会上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