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核”民族,有“辐”同享

  • 2021-04-16
  • John Dowson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消费行业一直都是牛股集中营。 在《投资者的未来》中提到,1957年以来美股回报最高的20只股票中有11只来自消费品行业,主要是消费品行业能够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长期持东京映画

大“核”民族,有“辐”同享东京映画

对于日本向太平洋倾泻核污染废水这件事,舆论上各种声音吵成一团。

日本内阁早已做出决定,要在2年之内分批次想太平洋倾泻核废水。大洋彼岸的美国,对决定表示“感谢”。决定当然是遭到邻国中、韩强烈反对。

在社交网络上同样分成两派。支持者认为,太平洋巨大水体体量,能够将废水稀释,最终核辐射量甚至比一根香蕉还低;反对者则质疑,为什么不把废水倒在你们家海域?在这个没人能说服对方的问题上,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不过这一切争论,似乎都要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说起。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起,不少人谈核色变,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更是加剧了人们的恐惧。

一连串核事故之下,甚至还有许多环保主义者借此开始抨击核能,认为这种能量无法控制,终将毁灭世界。

但真的应该放弃核能吗?

01

“恐怖”的核能

如果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国家主权安全角度来说,核能是应该谨慎对待。二战末尾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是全世界人民第一次亲眼目睹核能的力量。除了冲击波和光热,放射性物质造成的后续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而即便是非军事用途核能,也造成过无法挽回的伤害。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核灾难之一。

当时辐射尘遮天蔽日,几乎弥漫整个欧洲,35万人被疏散,切尔诺贝利成为“鬼城”。

事故发生前后3个月内,31人死亡,生活在受污染地区的4000多名儿童中,有81%表现出心血管功能不全,这意味着心脏肌肉力量降低,可能导致呼吸急促;15年内,有6万~8万人因辐射相关因素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辐射疾病折磨。

事故也对苏联经济造成沉重打击。按1986年汇率计算,仅在事故的最初阶段就花掉了140亿卢布,后续为消除事故的后果,苏联每年都要有不小的开支。事故发生时,全球期货市场处在1980年和1990年两次石油危机中间,国际原油价格处在低位,导致冷战白热化阶段的苏联财政进一步吃紧,简直雪上加霜。

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长到人类难以想象,这场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距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发生已经快四十年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石棺”也被进一步加固,“石棺”下面仍然有200多吨的放射性物质。

迄今为止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国家每年仍然投入经费与人力,致力于这场灾难的善后工作以及居民健康。

不过事后再看,后续处理上,苏联可以说几乎没有值得指摘的地方。1986~1987年,共有24万人参加了切尔诺贝利的事故抢险。除了消防员、军人、警察、理疗人员等常规职业,还有一些特殊职业,比如特殊猎人,负责击杀距离撤离后的禁区内家畜。

苏联政府调集数百架直升机(苏联当时从阿富汗前线调回了最厉害的飞行员参与这次行动),共空投5000吨的沙子、粘土和含硼材料,通过覆盖堆芯区域,隔绝氧气的方式熄灭了石墨的燃烧。事故后第10天放射性释放大幅降低,这表明此时石墨燃烧终止,堆芯火灾被扑灭,大概有超过一半的石墨被烧尽。

苏联尽最大努力把危害降到最低,阻止核污染扩散。而日本是怎么处理的?与太平洋国家有“辐”永享?再看看国际舆论环境。苏联被骂了30年,日本却立即被“感谢”。

在这个荒诞的世界,获得美国的支持太重要了。

因此对于此次倾倒核废水事件,中国和韩国人民的担忧不无道理。德国一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计算结果显示,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福岛核废水放射性物质就将随洋流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就将遭到核污染影响。

这些核废水对环境、对海洋生物、对人类、对经济有怎样的影响?有多大影响?影响将持续多久?核污染会不会孕育出“哥斯拉”和“金刚”?尽管从地质时代的尺度来看,生物突变是进化原动力,但如果由人为因素导致生物、甚至人类自身出现变异,人类的社会、经济、伦理能够承受吗?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答案。

这是人们在面对核能时,害怕的事情之一。毕竟,人类大脑结构就是如此,越是未知就越是令人恐惧。

02

又要无伤自身,又要挥舞利剑

可真要为此放弃核能技术路线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核能是目前人类所掌握,最高效的能源之一。

从工业革命算起,人们享受技术发展红利已经快300年,对太空的探索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在能源革命浪潮下,地表最复杂工业产品之一汽车正在向电气化、电子化方向发展;利用从沙子中提炼单晶硅,人们已经能够完成大脑理性无法进行的复杂运算。

这些人类活动都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而获取能源的方式,仍在依赖工业科明建立的一条底层逻辑——如何更高效地“烧开水”。

最初人们通过烧柴、烧煤获取能源。直到17~18世纪,通过烧煤获取动力的蒸汽机才被发明出来,并被投入工业生产,“工业革命”方才拉开大幕。而3个多世纪过去了,人类依旧大范围依赖“烧开水”来获取能源。

虽然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开始向电气化转型,但电力终究属于二次能源,需要对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一次能源进行转化。

如今一次能源利用占比,大概是这样的:

化石能源占比最大,达到八成。这种能源利用形式,主要是通过化石能源燃烧转化成热能,然后“烧开水”驱动汽轮机转动,进而切割磁场产生电力。

占比第二大的是可再生能源。这其中包含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等,其中一大部分也不能脱离“烧开水”环节。例如生物质能路线,使用从生物(主要是植物和微生物)中得到的燃料“烧开水”;部分太阳能技术路线通过聚焦太阳光热量“烧开水”;部分氢能源路线通过电解或者化学反应得到氢气,然后“烧开水”……

占比第三大的核能,其实也是“烧开水”,利用核反应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热能驱动轮机。

而核能,跟其他“烧开水”的“妖艳贱货”不一样。

首先,其单位体积、质量、时间内,可以释放的能量非常大。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在原材料体积和质量上,如果以目前人类消耗总能量1014W计算,做一个质能转换,再换算成聚变,考虑能量利用率问题,约等于十几千克到几十千克的氘氚。

从趋势上看,更加轻量化、密度更大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方向。当然,目前将核反应堆放在汽车上还为时过早,但这种轻量化能源对现今远洋航运、极地船只、潜艇、太空探索等场景下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未来核技术将通过核聚变反应实现减排。

过去核电站多是裂变反应堆发电,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使用放射性燃料,主要是铀和钚,储量稀少太高能源成本,并且裂变过后会产生放射性废料,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

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具发展潜力的环保聚变能源。发生聚变需要的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而氘在海水中储量非常的丰富,对人类来说几乎是无限量的。

而且,利用氘发生聚变产生的废料是地球上常见的氦气。氦气在地球上是稀缺资源,也是芯片制造的关键材料之一,然而目前近半数储量被“美帝”掌握。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聚变的原因。

核聚变目前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控制聚变发生的过程。

由于要使两个原子核距离变得非常近需要几亿摄氏度的高温,而使用什么样的设备才能控制在如此的极高温度下进行稳定的反应,是人类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从人类实现了核聚变过程,到目前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但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也足以见到其难度之大。

而比实现可控核聚变商用更困难的是,如何降低危害、控制风险。

03

控制风险,永远需要谨慎

福岛核电站的风险管控,无疑是失败的。

谁能想到,具有“工匠精神”的日本,居然是凭借接连不断的“运气”,让这个世界躲过了一场世纪核灾难。

在后来的复盘过程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东京电力公司是一家极不靠谱的公司——内部管理一直存在严重漏洞,在安全检查工作中,各种谎报、瞒报的情况屡见不鲜。

早在1978年,福岛核电站就发生过一次非常危险的临界事故,但这件事一直瞒着,直到2007年才被披露出来。长期以来,为了隐瞒安全隐患、控制检修成本,从1979~1998年,东京电力公司对福岛核电站的反应堆的关键技术参数先后进行过128次篡改,搞得备案中很多重要信息漏洞百出、前后不一,以至于都到了反应堆即将爆炸时,整个居然东京找不出一个人真正了解核电站的实际现状。

当时福岛核电站1、3号机组接连发生化学爆炸,剩下的2、4号机组危在旦夕。一旦堆芯融毁、甚至反应堆发生核爆炸,将会重蹈切尔诺贝利覆辙,甚至更糟糕,不仅整个日本将彻底变成一片废土,整个太平洋可能都会成为“死海”。

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仿佛奇迹一般,在4号机组又发生了一次外层建筑起火爆炸之后,2号机组反应炉的内部压力迅速下降,爆炸的可能性也随之急剧下降,避免了更严重的核泄漏。

而时间来到2021年,东京电力公司依旧死性不改,选择将福岛核电站受污染的废水,倾倒入太平洋,并得到了美国、日本政府的支持。

为什么在这种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安全的问题上,要依赖这种不靠谱的公司?马克思老先生的观点再次得到了印证——“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也许对于一家公司,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来说,倾倒废水是最经济、最可行的选择。

可是对于周边国家和生态系统来说呢?没人知道后果是什么。

从长期看,全球发展核电的大趋势尽管仍在继续,但福岛核电事故将再次引发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短期内对核电行业发展有所抑制。从核电产业链各个环节看,事故客观上将推动核废料处理行业、核电环保行业的发展。

毕竟连苏联这样的国家,在核危机面前都必须铆足全力加以应对。资本的绵薄之力,又怎能担起核危机的责任呢?

这种对资本的不信任,已经完全反应在东京电力公司的股价走势上了。

04

结语:等一个技术进步

早在切尔诺贝利事件23年前,也就是1963年,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肖夫提出了宇宙文明的3个等级。按照卡尔达肖夫的观点,随着等级的提高,文明科技和可以调用自然界能量也就越多

一级文明:能够利用自己所处行星的能量,既包括该行星自带的能量,也包含该行星从外太空接受到的能量,如恒星的太阳能等。
二级文明:能够开发其恒星系中的能量,包括其他行星、甚至恒星的能量。
三级文明:能够掌握其所在星系的能量,整个星系上千亿颗恒星、以及它们的行星、甚至是黑洞的能量。

不了解分子、原子的古代人,除了提升冶炼技术、制造更坚固更锋利的刀剑,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提升武器效能,例如通过机械手段制造出机关枪一样的连发弓弩。但终究只能在现有基础物理、掌握能源的水平上开发边际效益。

核能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诸葛连弩。它高效、具有威慑力,但在不靠谱的人手中,非常容易伤到自己和同伴。

尽管长期来看,对核能的利用不会停止,但极容易陷入停滞。

如果不能解决极端条件下,核废料处理行业、核电环保行业、危机应对的水平,而只是依靠“幸运”避免“未知力量”毁灭人类生存环境,那么核能就永远只能是一个烫手山芋。

东京映画 今天我们来说说新冠疫苗。虽然自疫情蔓延以来,新冠疫苗的进展就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但本周大家惊闻在疫苗竞赛中名列前茅的牛津疫苗突然因为有志愿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紧急叫停,还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